大家好,我是魅力科学君,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突发事件:在近几天的天文观测中,科学家意外发现一个“星际访客”——一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小天体。
这个小天体目前被临时编号为“A11pl3Z”,它最早是在2025年7月1日被部署在智利的“ATLAS”系统发现,简单来讲,“ATLAS”是一套“地球撞击预警系统”,专门寻找可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,没想到,该系统这一次发现的却是一个“星际访客”。
在发现“A11pl3Z”之后,科学家利用全球各地的天文观测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它的存在,截至目前,关于它的观测记录已超过100次,其中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2025年6月14日,只是当时没注意到。
通过这些观测数据,科学家对“A11pl3Z”有了初步的了解:它的直径约20公里,目前正在高速穿越太阳系,估计速度约为每秒60公里,其当前位置在天空中位于蛇夫座尾部与人马座之间,距离地球约3.8个天文单位,距离太阳约4.8个天文单位。
科学家表示,之所以说“A11pl3Z”是一个“星际访客”,是因为它的轨道离心率高得令人吃惊。
简单来讲,轨道离心率是用来描述天体轨道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。如果离心率是0,那轨道就是一个完美的正圆形,如果离心率在0与1之间,那轨道就是一个封闭的椭圆形,我们太阳系里绝大多数的行星、小行星、彗星都遵循着这样的椭圆轨道,周而复始地围绕太阳运行。
如果离心率大于1,那轨道就是开放的,这意味着这个天体不是我们太阳系的“原住民”,它来自更遥远的宇宙深处,只是暂时“路过”我们这里,然后就会头也不回地离开。
那“A11pl3Z”的轨道离心率是多少呢?科学家计算出的结果是:6.0!
科学家指出,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、极度夸张的数值,相比之下,之前我们发现的两个“星际访客”,“奥陌陌”(Oumuamua)的轨道离心率大约是1.2,“鲍里索夫彗星”(Borisov)则大约是3.37,而“A11pl3Z”如此之高的轨道偏心率,就清楚地表明了,它是一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“星际访客”。
那么,这个“A11pl3Z”到底是个啥呢?科学家推测,最有可能是两个选项就是小行星和彗星,不过到目前为止,所有的观测都显示,“A11pl3Z”没有表现出任何彗星活动的迹象(彗星会因为接近太阳而释放出大量气体和尘埃,形成所谓的“彗发”或“彗尾”),因此它更可能是一颗小行星。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都会关心一个问题:“A11pl3Z”在未来会不会有撞击地球的风险呢?毕竟它的直径高达20公里,比当年终结恐龙时代的那颗小行星大得多。
实际上,科学家已经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,计算出了“A11pl3Z”在未来的运行轨迹,结果表明,它目前正在向火星接近,预计在2025年10月3日,它将会与火星“擦肩而过”,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大约0.2天文单位。
接下来,“A11pl3Z”会继续向太阳接近,并于10月29日抵达近日点,届时它与太阳的距离约1.35个天文单位,在那个时候,它会与地球分居太阳的两侧,而它最接近地球的时间是10月30日,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也是大约1.35个天文单位,在此之后,它就会渐行渐远,并在遥远的未来飞出太阳系。
由此可见,“A11pl3Z”在未来并不会撞击地球,所以我们完全不必为此担心。
科学家表示,虽然“A11pl3Z”的速度快得让我们难以派出追踪任务,但它仍然提供了极宝贵的观测机会。一方面来讲,当它近距离飞掠火星时,我们部署在火星附近的探测器有望捕捉到它的身影,另一方面,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里,我们也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众多大型望远镜,从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观测。
可以预期的是,随着更多的数据被收集,我们对这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“星际访客”的了解会越来越多。它究竟是个啥,来自哪里?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又有什么特别之处?相信这些问题都将随着科学家的深入研究,一一揭开答案。